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政治广角

  • 党领导共青团事业的理论基础、奋斗历程与当代启示

    谢晓娟;周淼;

    对共青团事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团结教育青年的需要。党领导共青团事业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的思想、党的青年工作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滋养。党始终领导共青团投身于中国革命、改革与建设的伟大事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投身民族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带领青年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动员青年参与工业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百年实践表明,坚持党的领导、坚守理想信念、投身民族复兴、扎根青年事业是共青团的使命与担当。共青团将秉承百年奋斗精神,引领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05期 v.49;No.251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 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隗金成;李若晴;褚辉;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及严密的理论逻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精神支撑,具有深远且全面的影响。在认知层面,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立足的根本;在行动层面,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在意志层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诠释了党的成功秘诀;在情感层面,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则是党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石。中国式现代化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承载党的信仰、职责、韧劲和情怀的伟大建党精神,二者呈现出理念与实践的逻辑契合,是团结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勇毅前行的引导力量。

    2025年05期 v.49;No.251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

  • 在术语表象与思想实质之间——对“人本主义马克思”迷思的再审视

    卜祥记;王展鹏;

    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性生成的人本主义论争,本质性地关涉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连续性与完整性。只有穿透“类本质”等费尔巴哈式术语的表象遮蔽,揭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新逻辑起点,才能澄清对该手稿人本主义立场的理论误判,且同时于《资本论》研究的理论源头处,本质性地建构起马克思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建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立场与理论视野,马克思为自己设定了“两个前置性问题”,即揭示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与劳动异化的起源之谜,对双重迷思的破解催生出对人类历史的宏大理论叙事而逐步确立了唯物史观,从而开辟出走向《资本论》研究的思想通道。

    2025年05期 v.49;No.251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民族复兴思想及当代启示

    陈晓蕾;漆昌彬;

    实现民族复兴是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中心任务。《共产党宣言》中的民族复兴思想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及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民族复兴不仅关乎国家独立自主与人民幸福,是各民族国际合作的根基,更是“关系我们大家的事情”。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借鉴《共产党宣言》民族复兴思想的核心要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夯实发展的制度保障;三是以新型工业化筑牢物质基础,为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四是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发展的磅礴力量。

    2025年05期 v.49;No.251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法学视点

  • 黑土资源的保护困境与法治纾解

    王旭伟;赫禹程;

    黑土资源保护是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带区域内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举措。当前,黑土资源保护法治体系构建存在利用和执法两方面困境,主要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的规定冲突、黑土资源供需制度衔接不畅、行刑交叉视角下黑土资源管护职责缺位、罚没黑土资源处理制度的路径抉择等问题。破解黑土资源保护困境,关键在于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构建起黑土资源保护制度框架体系,并结合东北地区四个省级行政区实际情况,开展黑土地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审查;探索建立黑土资源利用的市场化与公益化耦合制度;推进涉案黑土村级管护职责与乡镇行政执法权的有效衔接;完善限制黑土资源公开拍卖的法律制度,以纠正在黑土资源保护实施体系下出现的治理偏差。

    2025年05期 v.49;No.251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 法治信仰的生成机制研究

    汪岳;

    法治信仰乃法治强国建设的精神前提。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离不开法治信仰的有力支撑。法治信仰的生成依赖其内生机制与外生机制协同发挥作用。法治信仰的内生机制强调社会成员基于自身的需要,主动、内在、自觉的建构,对法治内在的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价值的一种法治认知、法治认同、理性选择和社会整合的综合心理活动过程;外生机制则侧重借助法治教育这一外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促进法治信仰的生成。

    2025年05期 v.49;No.251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营商环境建设专题

  • 新时代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路径

    卢萍;

    亲清政商关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构成要素,是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建立既体现组织温暖、领导干部关怀又符合法律规范的政商关系,始终是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关心关注的重要问题。新时代全面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需要明晰以下实践路径:法治建设是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准则;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条件;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是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关键;强化监督执纪是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保障。

    2025年05期 v.49;No.25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自贸试验区助推辽宁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经验

    王东升;杨孟杰;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辽宁省改革开放和振兴的“新引擎”,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过程中为辽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目前,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商环境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结合国内先进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商环境建设的经验,从制度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进出口结构、特殊区域发展及法治保障五个维度为加快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为优化辽宁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2025年05期 v.49;No.251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辽宁产业转型发展专题

  • 数智化驱动辽宁电力装备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

    刘春芝;刘祥锐;

    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从开放合作到引领创新的过渡阶段,电力装备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对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电力装备制造业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电力企业能源结构畸形且高碳化;二是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严重滞后;三是企业在实现绿色转型方面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建议可以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共同采取措施,助推辽宁电力装备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期 v.49;No.251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数字赋能、文商旅融合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以沈阳市大东地区工业遗产为例

    刘丽华;何军;

    工业遗产是物化了的人类工业文化。大东地区是沈阳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与铁西地区共同建设成为国家重工业基地。作为沈阳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东地区工业遗产具有突出的时空、产业属性,见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见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曲折探索进程,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社会和艺术价值。有必要立足大东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形成的政策、立法、社会、商业、文化基础,提出文化铸魂、项目牵引、生态博物馆立基、数智赋能等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大东地区工业遗产高质量发展,助推沈阳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建设。

    2025年05期 v.49;No.251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文化与传播

  • 翻译伦理与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以《道德经》为例

    马博;苏晓洋;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日盛,这对《道德经》等中国哲学典籍的外译提出更高要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必要借鉴安德鲁·切斯特曼的五大翻译伦理模式,再现伦理、交际伦理与规范伦理等,以准确理解并传达原文哲学意涵。在当代文化语境中,需对《道德经》进行创造性解读,探讨其哲学意义,进而为构建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体系提供有益见解与策略,推动中国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2025年05期 v.49;No.251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 杂史的界定及与其他文类之别

    梁大伟;于盈盈;

    《隋书·经籍志》首创杂史类目,并对其立目缘由、判定标准予以界定。杂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体裁,与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有所不同,专注于记载一事之始末或一时之见闻,成书方式或为抄撮旧史,或为私人凭借史料撰述。其文本多具体例不纯、事多异闻、言过其实等特征,功能涵盖“存掌故”“资考证”等。从《隋书》到《四库全书》,人们对杂史的认知呈现动态变化特点。厘清杂史与杂传、别史、小说的区别,有助于明确杂史的文类归属。

    2025年05期 v.49;No.251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征稿启事

    <正>《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40余年来,承蒙业界、学界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本刊取得了稳步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目前,本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辽宁高校优秀社武期刊。

    2025年05期 v.49;No.251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下载本期数据